新聞推薦
北宋寶元年間,西北戰(zhàn)事吃緊、國家財政困窘,大臣宋祁憂心不已。他向宋仁宗呈奏《上三冗三費疏》,建議朝廷“去三冗”(冗官、冗兵、冗僧)、“節(jié)三費”(道場齋醮、多建寺觀、靡費公用)。在奏疏最后,宋祁提出“人不率則不從,身不先則不信”,認為朝廷應作出榜樣,帶頭厲行節(jié)儉、減少開支,如此則“天下響應,民業(yè)日豐,人心不搖”,邊患和財政問題自然能逐步解決。這句諫言,闡述的道理并不復雜難懂,卻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洞見。正所謂“己身不正,焉能正人”,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躬身力行、率先垂范,又怎能讓他人真心信服、甘愿跟隨呢?春秋時期,齊國名相晏嬰嚴格律己,處處以身作則。一天,他乘車上朝,途中碰到齊景公。齊景公見他坐的是舊車老馬,便讓人送去豪華新車和數(shù)匹壯馬。但晏嬰“三返不受”,對齊景公說,如果我乘豪車招搖過市,看到的人也有樣學樣,用不了多久,國家就會奢侈成風。晏嬰之所以“三拒輅車”,在于他懂得“正人先正己”,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,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先不做,而且時時刻刻給他人作出表率。相反,同是春秋時期,衛(wèi)懿公荒淫逸樂、喜好養(yǎng)鶴,衛(wèi)國上下“蓄鶴待寵”成風,結果國難當頭無人御敵,終為狄人所滅?梢姡斦叩囊谎砸恍芯哂泻軓姷氖痉缎。
北宋寶元年間,西北戰(zhàn)事吃緊、國家財政困窘,大臣宋祁憂心不已。他向宋仁宗呈奏《上三冗三費疏》,建議朝廷“去三冗”(冗官、冗兵、冗僧)、“節(jié)三費”(道場齋醮、多建寺觀、靡費公用)。在奏疏最后,宋祁提出“人不率則不從,身不先則不信”,認為朝廷應作出榜樣,帶頭厲行節(jié)儉、減少開支,如此則“天下響應,民業(yè)日豐,人心不搖”,邊患和財政問題自然能逐步解決。這句諫言,闡述的道理并不復雜難懂,卻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洞見。正所謂“己身不正,焉能正人”,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躬身力行、率先垂范,又怎能讓他人真心信服、甘愿跟隨呢?春秋時期,齊國名相晏嬰嚴格律己,處處以身作則。一天,他乘車上朝,途中碰到齊景公。齊景公見他坐的是舊車老馬,便讓人送去豪華新車和數(shù)匹壯馬。但晏嬰“三返不受”,對齊景公說,如果我乘豪車招搖過市,看到的人也有樣學樣,用不了多久,國家就會奢侈成風。晏嬰之所以“三拒輅車”,在于他懂得“正人先正己”,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,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先不做,而且時時刻刻給他人作出表率。相反,同是春秋時期,衛(wèi)懿公荒淫逸樂、喜好養(yǎng)鶴,衛(wèi)國上下“蓄鶴待寵”成風,結果國難當頭無人御敵,終為狄人所滅。可見,當政者的一言一行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