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我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度觀察
2022年專題
九月,懷川大地,萬頃良田豐收在望。
糧安天下,地為根基,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落實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(zhàn)略的重要舉措。
作為聞名全國的糧食高產區(qū),焦作堅決扛穩(wěn)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積極做好“良田文章”,堅持新建與改造提升并重,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守好糧食生產“命根子”,筑牢糧食安全“硬保障”,有力支撐全市連續(xù)多年糧食穩(wěn)產高產。
良田“煥新” 筑牢“耕”基
金秋時節(jié),記者走進武陟縣西陶鎮(zhèn)北陽村,地里支棱著的新設備十分顯眼。“以前的機井一下雨就往井里流土,還經常被地里干活的拖拉機碾毀。現(xiàn)在農田基礎設施更齊全,50畝地就有一眼井,新機井既省電又節(jié)水!”該村兩委干部翟長明連聲感嘆。
上半年,武陟縣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(增發(fā)國債)項目主體工程完工,位于項目區(qū)內的北陽村高標準農田隨之“煥新升級”——
22眼設備老化的機井改造提升,又打了3眼新機井,井房周圍砌起50厘米高的水泥臺,這是根據農戶實際需求專門規(guī)劃設計的;
地頭每隔30米留一個出水口,每個出水口都能360度旋轉,方便灌溉;外面套著不銹鋼保護罩,避免被農業(yè)機械損毀;
新增水肥一體化集成設備,項目配套安裝的“卷盤式+噴槍式”噴灌機組、半固定式噴灌、滴灌等在田間“大展身手”;
新建一體化泵站和農田科技監(jiān)測站,更好地服務農業(yè)生產;
不遠處,新的灌渠已經建好。新修之渠屬于小浪底北岸灌區(qū)的支渠,支渠以下的管道配套工程屬于武陟縣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(增發(fā)國債)項目的建設內容之一。
“灌渠通水后,周邊農田將優(yōu)先使用地表水進行灌溉;沒有地表水時,再使用新打機井澆灌,實現(xiàn)了井渠雙配套!蔽溱炜h農業(yè)農村局副局長杜家斌介紹。
武陟縣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(增發(fā)國債)項目涉及謝旗營、大封、西陶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的28個行政村,其中謝旗營鎮(zhèn)、大封鎮(zhèn)的18個村為新建高標準農田,西陶鎮(zhèn)的10個村為已建成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。
“目前項目已竣工,秋收后將開展驗收工作。今年天氣干旱,為滿足灌溉需求,機井提前投入使用,配套的各類灌溉設備農戶也都用上了!倍偶冶笳f。
今昔對比,北陽村種糧大戶翟五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高標準農田的好處!敖衲晷←湲產達750公斤,增產150公斤!”翟五金打開了話匣子,“過去靠人工扯水帶,鋪管澆地太費勁,一天澆不了幾畝,玉米長高后更不好澆。高標準農田建成后,澆地方便多了,滴灌600多畝地不到一周就能完成,一個人也能管過來!
從一域可窺全市。近年來,我市農業(yè)農村部門全面推進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,對前期建設標準低及損毀嚴重的提高標準、優(yōu)先建設,堅持新建一批、提升一批,確保到2030年把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,并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1萬畝。在補齊農業(yè)基礎設施短板的同時,項目區(qū)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技術。項目建設中,我市兼顧零散地塊需求,推進小田并大田,根據不同區(qū)域農業(yè)生產的特點和發(fā)展需求,因地制宜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。
截至2024年年底,我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40.53萬畝,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7.3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已建項目區(qū)內,農業(yè)基礎設施條件、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極大改善,為豐盈“中原糧倉”貢獻焦作力量。
抗災減損 強基增產
今年焦作小麥生產克服重重挑戰(zhàn),在不利氣候條件下再奪豐收,夏糧總產量創(chuàng)歷史新高,單產穩(wěn)居全省第一。這背后,既有全市上下合力抗災保糧的辛勤勞作,也有我市持續(xù)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硬核支撐。
旱能澆、澇能排,抗災能力強,是高標準農田的優(yōu)勢之一。
“今年干旱,小麥沒減產,澆了六遍水,高標準農田幫了大忙!睖乜h天生植保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趙佳佳說,“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到位,新打的機井出水壓力大、出沙少,400多畝玉米使用滴灌澆水追肥,長勢良好!
七八月份,正值秋糧生長關鍵期,我市全力抗旱保秋。在修武縣郇封鎮(zhèn)萬箱鋪村,2025年修武縣4萬畝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項目建設正酣,工人們冒著酷暑施工打井。
“井一打好就用來抗旱澆地,這次打的井投資標準高、質量非常好,抽出來的水很清澈!比f箱鋪村黨支部書記喬衛(wèi)明說。
修武縣農業(yè)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股負責人裴康康介紹,該項目涉及郇封鎮(zhèn)、五里源鄉(xiāng)的15個村,按照“缺什么、補什么”的原則,除了維修配套老機井、新打機井,滿足抗旱灌溉需求外,還加強了排澇溝渠建設,包括疏浚排水溝、硬化排水溝、建設橋涵等。
溝渠連通是實現(xiàn)旱能澆、澇能排的“最后一米”工程。設計的排水渠已快修到地頭,郇封鎮(zhèn)小位村種糧大戶趙海燕聽說后更加安心。“過去不少地頭溝被填,開挖疏通后,農田水利條件更好、排水更方便!壁w海燕坦言,高標準農田旱能澆、澇能排,農民種地才更有底氣。
防災抗災,立足于減損;地力提升,重在“強筋壯骨”助增產。
8月中旬,在武陟縣圪垱店鎮(zhèn)寶村,田間調查對比結果讓村民王培行對自家10畝地采用地力提升新技術更加認可!罢w來看,玉米長勢比別的地塊要好,對緩解土壤板結也有一定作用!蓖跖嘈姓f。
地力提升,是在建的武陟縣8.8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內容之一。在增施有機肥基礎上,該縣在項目區(qū)實施1萬畝“三土三方”耕地地力提升綠色集成技術,解決農田土壤殘留除草劑障礙、土壤板結等問題,系統(tǒng)提升耕地質量和糧食產能。
與“看得見”的“井、渠、路、林、電”建設不同,養(yǎng)地是個慢功夫,提升耕地質量如同修煉內功。
“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要在‘土’上做文章,項目區(qū)大力推廣耕地質量提升技術,地肥了才能多打糧!笔修r業(yè)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科科長周鋒說。
一手抓減損,一手抓增產,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了農業(yè)防災減災能力,更讓“糧田”變“良田”。
建管并重 長效管護
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“壓艙石”,既治耕地之標,更達增糧之本。高標準農田要建好,更要管好。
在博愛縣金城鄉(xiāng)東邱村,“井長”王存藝每月都要對村里高標準農田的配套機井進行巡檢。該縣嚴格落實“一長兩員”管護制度,每個村至少配備一名井長、一名管護員和一名維修員,并組建了400多人的管護隊伍,確保一旦發(fā)現(xiàn)問題能夠及時維修或上報。
在武陟縣喬廟鎮(zhèn)黃村,耕地流轉給村集體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后,高標準農田的機井等都由合作社負責管護。同時,村子每年在枯水期、汛期兩個時段,對農田周邊大大小小的灌渠、排澇河、毛溝等進行清淤加固,及時消除堵點。
為保障建成項目長期發(fā)揮效益,市農業(yè)農村局等五部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焦作市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工作辦法》,指導各縣(市、區(qū))加強建后管護,明確管護工作的范圍、標準、主體和主體責任等,引導縣級財政、經營主體、社會資金投入農田設施管護工作,不斷提升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建后管護水平。同時,鼓勵市場主體參與管護,采取引入商業(yè)保險等模式,解決高標準農田設施管護問題。
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,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。焦作以實際行動守護懷川米糧川,端穩(wěn)“中國飯碗”!
記者 王愛紅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 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|
|
||||||||
九月,懷川大地,萬頃良田豐收在望。
糧安天下,地為根基,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落實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(zhàn)略的重要舉措。
作為聞名全國的糧食高產區(qū),焦作堅決扛穩(wěn)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積極做好“良田文章”,堅持新建與改造提升并重,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守好糧食生產“命根子”,筑牢糧食安全“硬保障”,有力支撐全市連續(xù)多年糧食穩(wěn)產高產。
良田“煥新” 筑牢“耕”基
金秋時節(jié),記者走進武陟縣西陶鎮(zhèn)北陽村,地里支棱著的新設備十分顯眼!耙郧暗臋C井一下雨就往井里流土,還經常被地里干活的拖拉機碾毀,F(xiàn)在農田基礎設施更齊全,50畝地就有一眼井,新機井既省電又節(jié)水!”該村兩委干部翟長明連聲感嘆。
上半年,武陟縣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(增發(fā)國債)項目主體工程完工,位于項目區(qū)內的北陽村高標準農田隨之“煥新升級”——
22眼設備老化的機井改造提升,又打了3眼新機井,井房周圍砌起50厘米高的水泥臺,這是根據農戶實際需求專門規(guī)劃設計的;
地頭每隔30米留一個出水口,每個出水口都能360度旋轉,方便灌溉;外面套著不銹鋼保護罩,避免被農業(yè)機械損毀;
新增水肥一體化集成設備,項目配套安裝的“卷盤式+噴槍式”噴灌機組、半固定式噴灌、滴灌等在田間“大展身手”;
新建一體化泵站和農田科技監(jiān)測站,更好地服務農業(yè)生產;
不遠處,新的灌渠已經建好。新修之渠屬于小浪底北岸灌區(qū)的支渠,支渠以下的管道配套工程屬于武陟縣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(增發(fā)國債)項目的建設內容之一。
“灌渠通水后,周邊農田將優(yōu)先使用地表水進行灌溉;沒有地表水時,再使用新打機井澆灌,實現(xiàn)了井渠雙配套!蔽溱炜h農業(yè)農村局副局長杜家斌介紹。
武陟縣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(增發(fā)國債)項目涉及謝旗營、大封、西陶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的28個行政村,其中謝旗營鎮(zhèn)、大封鎮(zhèn)的18個村為新建高標準農田,西陶鎮(zhèn)的10個村為已建成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。
“目前項目已竣工,秋收后將開展驗收工作。今年天氣干旱,為滿足灌溉需求,機井提前投入使用,配套的各類灌溉設備農戶也都用上了!倍偶冶笳f。
今昔對比,北陽村種糧大戶翟五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高標準農田的好處!敖衲晷←湲產達750公斤,增產150公斤!”翟五金打開了話匣子,“過去靠人工扯水帶,鋪管澆地太費勁,一天澆不了幾畝,玉米長高后更不好澆。高標準農田建成后,澆地方便多了,滴灌600多畝地不到一周就能完成,一個人也能管過來!
從一域可窺全市。近年來,我市農業(yè)農村部門全面推進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,對前期建設標準低及損毀嚴重的提高標準、優(yōu)先建設,堅持新建一批、提升一批,確保到2030年把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,并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1萬畝。在補齊農業(yè)基礎設施短板的同時,項目區(qū)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技術。項目建設中,我市兼顧零散地塊需求,推進小田并大田,根據不同區(qū)域農業(yè)生產的特點和發(fā)展需求,因地制宜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。
截至2024年年底,我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40.53萬畝,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7.3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已建項目區(qū)內,農業(yè)基礎設施條件、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極大改善,為豐盈“中原糧倉”貢獻焦作力量。
抗災減損 強基增產
今年焦作小麥生產克服重重挑戰(zhàn),在不利氣候條件下再奪豐收,夏糧總產量創(chuàng)歷史新高,單產穩(wěn)居全省第一。這背后,既有全市上下合力抗災保糧的辛勤勞作,也有我市持續(xù)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硬核支撐。
旱能澆、澇能排,抗災能力強,是高標準農田的優(yōu)勢之一。
“今年干旱,小麥沒減產,澆了六遍水,高標準農田幫了大忙。”溫縣天生植保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趙佳佳說,“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到位,新打的機井出水壓力大、出沙少,400多畝玉米使用滴灌澆水追肥,長勢良好。”
七八月份,正值秋糧生長關鍵期,我市全力抗旱保秋。在修武縣郇封鎮(zhèn)萬箱鋪村,2025年修武縣4萬畝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項目建設正酣,工人們冒著酷暑施工打井。
“井一打好就用來抗旱澆地,這次打的井投資標準高、質量非常好,抽出來的水很清澈。”萬箱鋪村黨支部書記喬衛(wèi)明說。
修武縣農業(yè)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股負責人裴康康介紹,該項目涉及郇封鎮(zhèn)、五里源鄉(xiāng)的15個村,按照“缺什么、補什么”的原則,除了維修配套老機井、新打機井,滿足抗旱灌溉需求外,還加強了排澇溝渠建設,包括疏浚排水溝、硬化排水溝、建設橋涵等。
溝渠連通是實現(xiàn)旱能澆、澇能排的“最后一米”工程。設計的排水渠已快修到地頭,郇封鎮(zhèn)小位村種糧大戶趙海燕聽說后更加安心!斑^去不少地頭溝被填,開挖疏通后,農田水利條件更好、排水更方便。”趙海燕坦言,高標準農田旱能澆、澇能排,農民種地才更有底氣。
防災抗災,立足于減損;地力提升,重在“強筋壯骨”助增產。
8月中旬,在武陟縣圪垱店鎮(zhèn)寶村,田間調查對比結果讓村民王培行對自家10畝地采用地力提升新技術更加認可。“整體來看,玉米長勢比別的地塊要好,對緩解土壤板結也有一定作用!蓖跖嘈姓f。
地力提升,是在建的武陟縣8.8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內容之一。在增施有機肥基礎上,該縣在項目區(qū)實施1萬畝“三土三方”耕地地力提升綠色集成技術,解決農田土壤殘留除草劑障礙、土壤板結等問題,系統(tǒng)提升耕地質量和糧食產能。
與“看得見”的“井、渠、路、林、電”建設不同,養(yǎng)地是個慢功夫,提升耕地質量如同修煉內功。
“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要在‘土’上做文章,項目區(qū)大力推廣耕地質量提升技術,地肥了才能多打糧。”市農業(yè)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科科長周鋒說。
一手抓減損,一手抓增產,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了農業(yè)防災減災能力,更讓“糧田”變“良田”。
建管并重 長效管護
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“壓艙石”,既治耕地之標,更達增糧之本。高標準農田要建好,更要管好。
在博愛縣金城鄉(xiāng)東邱村,“井長”王存藝每月都要對村里高標準農田的配套機井進行巡檢。該縣嚴格落實“一長兩員”管護制度,每個村至少配備一名井長、一名管護員和一名維修員,并組建了400多人的管護隊伍,確保一旦發(fā)現(xiàn)問題能夠及時維修或上報。
在武陟縣喬廟鎮(zhèn)黃村,耕地流轉給村集體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后,高標準農田的機井等都由合作社負責管護。同時,村子每年在枯水期、汛期兩個時段,對農田周邊大大小小的灌渠、排澇河、毛溝等進行清淤加固,及時消除堵點。
為保障建成項目長期發(fā)揮效益,市農業(yè)農村局等五部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焦作市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工作辦法》,指導各縣(市、區(qū))加強建后管護,明確管護工作的范圍、標準、主體和主體責任等,引導縣級財政、經營主體、社會資金投入農田設施管護工作,不斷提升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建后管護水平。同時,鼓勵市場主體參與管護,采取引入商業(yè)保險等模式,解決高標準農田設施管護問題。
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,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。焦作以實際行動守護懷川米糧川,端穩(wěn)“中國飯碗”!
記者 王愛紅
|
||||
| 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|
|
||||||||
|
|